首页  3044永利官网vip  3044com永利集团  师资队伍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科学研究  学工园地  诚聘英才  招生就业  校友风采 
    研究生教育
     学位点介绍 
     导师介绍 
     培养方案 
     培养环境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生教育>学位点介绍>正文
    天文学硕士点介绍
    2021-09-01 13:13   审核人:   (浏览次数:)

    (一)学科优势

    3044永利官网vip天文学科发展由来已久。三十多年来,本学科几代人为了理想,开始向天体物理领域寻求扩展,这得到了中国天文界的大力支持。经过最近十多年的重点培育,现已陆续建成包括天文学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的天文系、天文台和联合实测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单位。联合实测天体物理中心已经成功运行了六年。

    2002年,学院开始培养天文方向研究生,主要采用与国内主要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的方式。2014年,学院成立“西华师范大学-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实测天体物理中心”,由院长罗志全教授、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邓李才、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研究员康熙担任中心联合主任。天文学科学术委员会聘请紫金山天文台熊大闰院士为名誉主任,聘请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为主任。2016年,成立天文系(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共建),由邓李才研究员担任天文系主任。2017年,获批天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成为四川唯一的天文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单位。

    天文学科由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万人计划蒋青权研究员领衔,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强引力天体物理、脉冲星、黑洞、银河系结构、恒星演化等,同时涉及天文数据处理和天文台站的选址、建设和维护等相关工作。论文成果发表在Nature、PRD、ApJ等国际顶级刊物上,其中蒋青权研究员连续六年禅联中国高被引学者称号。近年来本学科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等十余项,省部级项目多项。西华师范大学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天文教育和科研单位之一。

    (二)研究方向

    天文学科包含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1、高能天体物理:主要开展脉冲星、黑洞、超新星、致密天体的合并等的相关理论研究。这些研究都和宇宙线的起源问题有密切联系。基于未来LHAASO观测结果的理论模型和数据分析工作;

    2、实测天体物理:利用西华师范大学天文台的50BiN望远镜开展时域恒星物理的前沿工作,特别是进行TESS卫星的目标的后续精测。开展宇宙线的爆发事件溯源和爆发源物理机制的研究,确定部分类型宇宙线的起源。进行日常的星团恒星的时域巡天科学观测研究;

    3、天文技术与方法:从事天文台站的选址、建设、维护、探测器技术开发等工作。主要任务和目标有两个:一是在条件成熟时,开始在川西稻城和相邻地区进行天文台址普查,对可能的优选台址进行长期监测,为在四川发展天文学和建设天文观测设施,特别是下一代大型望远镜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继续进行在青海省冷湖的大型天文台站的台址参数勘定和监测工作,保持平稳运行50BiN望远镜,为将来大型设备的落地提供实测依据。2017年,本学科和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一起与青海省海西州政府签署了长期的四方合作协议,启动了冷湖天文台址勘选工作。我校将是冷湖未来国际水平大型天文台的原始参与方,这把我们的实验室直接推到了一个高端平台。

    除了充分利用自有设备,我们的各个研究方向将积极申请国内外开放的望远镜世界,充分利用归档资料开展天文大数据分析与处理。这也是目前天文前沿研究的潮流。天文大数据来源包括我国的LAMOST、FAST、WFST等运行中和即将建成的光学、射电巡天,国际主要的开放数据平台,包括HST、LSST、Gaia、TESS、Kepler等等,省内的LHAASO很快也会加入进来。主要任务是利用我们的数据处理实验室对这些天文大数据进行相关研究。其中,用LAMOST的数据对银河系的结构的探索能力引领了国际银河系研究,可以对研究银河系形成、结构、演化、动力学和银河系恒星成分及其性质提供前所未有的数据资源。为“暗物质晕的结构”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提供动力学证据,进而限制暗物质粒子性质可能的参数空间。此项研究与锦屏山的暗物质探测实验直接相关联,可以相互印证和深度合作。LHAASO和FAST在不久的将来将形成海量数据,可以挖掘的科学将为实验室将来的发展提供无限的科学机遇。

    (三)人才队伍

    本学科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固定成员21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24人(人员简况表见表1)。人才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对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团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入选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高被引学者等多位专家(人员名单见附件1)。

    表1:人员简况表

    现有学术队伍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位

    职称/

    荣誉称号

    专业

    研究

    方向

    所在单位

    职务

    学科点负责人

    蒋青权

    男

    41

    理学博士

    研究员、中国高被引学者、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获得者

    理论物理

    量子引力、宇宙学

    西华师范大学

    3044永利官网vip院长

    学术委员会主任

    武向平

    男

    60

    理学博士

    中科院院士

    天体物理

    理论天体物理、观测宇宙学

    国家天文台

    学术委员会主任

    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

    邓李才

    男

    56

    理学博士

    研究员、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省千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短期)”

    天体物理

    恒星演化

    西华师范大学、国家天文台

    天文系系主任

    罗志全

    男

    58

    理学博士

    教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

    天体物理

    核天体物理

    西华师范大学

    联合实测天体物理中心主任

    蒋青权

    男

    41

    理学博士

    研究员、中国高被引学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获得者

    理论物理

    量子引力、宇宙学

    西华师范大学

    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

    类别(人)

    合计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

    固定人员

    21

    8

    8

    4

    21

    0

    客座人员

    国内

    20

    11

    2

    19

    18

    1

    国外

    1

    1

    0

    1

    1

    0

    合计

    42

    20

    10

    24

    23

    1













    (四)人才培养

    从2002年开始,学院已连续招收17届天文方向硕士研究生(理论物理、核天体物理专业,挂靠在物理学一级学科下),现已毕业30多人,其中多半考入中科院和其它高校继续攻读天文学博士学位,目前多数在获得学位后成为国内外科研一线人员。本学科教师多年来与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新疆天文台等单位联合培养天文方向硕士生,部分教师兼职外校的博导,为天文学的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9年起,学院正式以天文学一级学科招收天文学研究生。

    (五)科研平台

    天文学科拥有优良的教学科研平台。现已建成西华师范大学天文台(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教学天文台、天文数据处理实验室、天象厅等教学科研平台,实验资产超过1500万,实验用地达到2000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本学科拥有教学天文台和科研天文台,其中科研天文台是我国建设在优良光学台址的最早的高校天文台。2020年12月19日,西华师范大学天文台50BiN望远镜正式在冷湖观测基地安装,并获取了第一幅科学图像。第一幅科学图像提取的台址视宁度是0.684角秒,据此证明该台址的视宁度是世界上大型天文台实际观测能获得的视宁度最高水平,台址的质量从视宁度衡量是世界一流。天文研究平台处于这样的台址,具备了巨大的科研潜能。

    (六)科学研究

    实验室超过70%的固定成员拥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经历;近5年累计主持各类科研项目6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包括:

    1.黑洞物理课题组是国内重要的理论小组,爱因斯坦场方程精确解及其相关前沿问题的相关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给出了一个 5 维 Godel 宇宙中转动带电黑洞的一般精确解,该解被国际同行称呼为“Wu black hole”—这是国际上首个以我国学者姓氏命名的黑洞解;在黑洞霍金辐射领域的研究工作处于国际领先,先后发展了霍金辐射的量子隧穿和量子反常机制,从不同角度呈现出了不同类型黑洞辐射特征,该领域研究成果被诺贝尔奖获得者 Wilczek 等国际同行引用 1000 余次,相关成果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国际引力研究荣誉奖(美国)。

    2.多位青年学者在恒星和银河系的研究上成果卓著,实现了在包括Nature在内的高显示度期刊上发表成果的突破,形成了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集体。陈孝钿博士、邓李才教授首次展示银河系恒星盘“翘曲”结构,更新了人们对银河系形状的认识,同时也对外盘起源提供了决定性的观测证据,为最终理解像银河系这样的巨大盘星系如何形成和演化提供关键线索。该项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占据《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的Almetric指数首位长达半年之久,被Nature列入2019年多学科社会影响力综合排名百篇论文(第60位);罗杨平博士利用国家大科学装置LAMOST开展热亚矮星系列研究工作,首次给出不同氦成分热亚矮星在银河系中的分布,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科院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以“LAMOST验证热亚矮星形成理论”作为亮度工作报道;李静博士利用国家大科学装置LAMOST首次精确测量人马座星流精确的三维空间轨道分布,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科院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中国科学报、新浪网等多家媒体以“给人马座矮星系画像”作为亮度工作报道,并入选2019年中国LAMOST 11项代表成果(排名第四)。

    3.2009年起,天文技术与方法团队开展了为期5年的选址工作,定量地研究了德令哈站址的光学观测条件,并在此建造一台50厘米双筒望远镜,这是最早建设在我国西部优秀天文站址的高校望远镜;团队是青海省冷湖镇光学天文台台址勘探团队的重要成员之一,因其卓越的贡献青海省把我校列为赛什腾天文观测基地的发起单位之一。利用校内的教学天文台,我们承担了青海科技厅的重大专项中观测自动化信息系统研究的课题。冷湖台址在团队的努力下,近期被确认为质量非常优秀的台址,成为我国观测天文学未来发展的优选资源。我校50BiN望远镜已经迁至冷湖新址,并于2020年12月19日安装完成,实现初光。冷湖极端优秀的视宁度检测结果,就是用我们的设备完成实验验证的。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3044永利官网vip-3044com永利集团 | 地址:中国·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1号 | 邮编:637002 | 电话:0817-2568348